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
模块化施工爆发:组合起重机成预制件吊装首选
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01

在空间受限的施工场景中,传统门式起重机的固定基座与滑线供电系统常成为效率瓶颈。当作业区域需频繁转移时,设备迁移往往需耗时72小时以上,显著推高工程成本。组合式起重机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创新供电方案,正系统性解决这一行业难题——履带式移动底盘使设备可在工地、码头等复杂场地快速部署;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则彻底消除电缆维护负担与能源损耗。

在空间受限的施工场景中,传统门式起重机的固定基座与滑线供电系统常成为效率瓶颈。当作业区域需频繁转移时,设备迁移往往需耗时72小时以上,显著推高工程成本。组合式起重机通过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创新供电方案,正系统性解决这一行业难题——履带式移动底盘使设备可在工地、码头等复杂场地快速部署;无线能源传输技术则彻底消除电缆维护负担与能源损耗。

组合式起重机

一、动态重组:赋予重型设备灵活机动性

传统门式起重机依赖固定地基与轨道。新一代组合式起重机基于可拆卸支撑结构与履带式移动车,实现高度灵活性:

履带底盘自由转场:轻松适应工地、码头、临时工程等复杂场地,突破固定安装限制;

模块化按需拼装:支持单机作业或多机协同,配置灵活性提升50%;

环形检修通道:360°安全通道设计,显著提升高空维护效率与人员安全;

迁移效率是显著优势。传统设备需3天的迁移任务,如今半天内即可在新场地投入运行,特别契合模块化建筑、能源工程等需频繁转移的场景。

双梁起重机

二、供电创新:迈向高效可靠能源供给

传统滑线供电存在痛点:电缆卷筒故障、高能耗(约25%)、线缆断裂风险。组合式起重机的无线能源传输技术提供新方案:

非接触式供电:通过电磁感应耦合线圈传输能量,显著降低物理线路依赖,能耗降低40%以上;

内置高密度电池组:支持4小时离网作业,突破供电半径限制;

能量回收系统:捕获制动下放的重力势能进行回收利用,提升综合能效,响应环保施工趋势;

港口实测显示,该系统连续作业72小时无电缆故障记录,每吨吊装成本降低18%,实现经济效益与可靠性的双重提升。

单梁起重机

三、未来方向:轻量化与智能化融合

伴随预制构件应用激增,组合式起重机成为模块化施工的理想选择。其核心竞争力正向两方面深化:

结构轻量化:应用高强钢与合金,实现减重30%,降低运输成本,加快部署;

柔性供电普及:预计2026年该技术将覆盖80%新品,结合物联网平台实现智能调度;

智能安全防护:集成雷达监测与联锁保护系统,人员接近时自动预警或制动,提升主动安全性能;

现场测试数据表明,组合式起重机的应用使设备转场效率提升400% ,单次吊装能耗降低40% 。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占比突破30% (住建部2024数据),其轻量化结构与智能供电系统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。无需复杂拆卸,摆脱电缆束缚,以高效灵活的方式重新定义重型吊装作业。

组合式起重机

核心价值总结:

灵活安装:突破场地限制,实现快速部署与转场;

高效供电:无线传输技术降低能耗,提升可靠性;

安全智能:环形通道与智能防护保障作业安全;

适应未来:轻量化设计与智能化集成满足模块化建造需求。